第(3/3)页 这两种方式都不再适合未来的形势。” 华国早期的教育是很有难度的,2000年之前,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内容和考试内容,难度很大。 后来难度下降了,计算和记忆力的成分上升了。 再往后那就是快乐教育,减负纯考验学生谁更细心。 因为题目太简单,压轴题的难度和十年前第一道大题的难度差不多,甚至还不如。 这样根本没有区分度。 而且华国的教育体系有很明显的一点,那就是嫁接。 他们最早的时候是学习USSR的教育体系,不管是宿舍还是教科书又或者是学位设置都和USSR几乎一模一样。 后来开始学西方的教育体系。 这导致两边都不靠,两边又都挨着点。 USSR的数学是以大量计算和难度著称,他们的院士为年轻人编写的数学教材,在18岁的时候就要把微积分的内容全部学完。 大概水平相当于能够处理绝大多数吉米多维奇习题集的水平。 那个教材并不是针对天才,而是针对所有学生。 “我们可以在15岁和18岁这两个关键性的节点上,提升难度。 12岁的时间节点还太早,这个时间节点,暂时可以不用改。 但是少年班可以重新搞起来了,一些真正有天赋的学生,可以让他们提前走。 另外在舆论层面不用再鼓吹快乐教育和减负教育,我们可以转换宣传策略。” 华国真正下定决心要转向的时候,转向也是很快的。 ------题外话------ 感谢长青1040的打赏!我这本书的第一个盟主!万分感谢。 明天上午再更四千!